推廣合作

雲端平台新架構-智慧邊緣運算崛起

技術簡介

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 2025年全球將有約50 Billion連網設備,包括:穿戴裝置、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工廠、智慧能源與智慧城市等物聯網之應用產生,而物聯網裝置所收集到之巨量數據,使得傳統的雲運算已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最新的邊緣運算架構應運而生。另一個催生邊緣運算的原因是,傳統的雲運算不在能滿足一些超低延遲的新興應用,例如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車聯網和智慧工廠IIOT4.0等,因為這類型的新應用,對於網路頻寬和延遲要求極高,前兩個應用的頻寬需求高達G bits/sec,而全部四個應用的網路傳輸的延遲時間都必須小於10毫秒,否則無法滿足用戶服務的品質需求。

由經濟部技術處支持、工研院技術團隊開發智慧邊緣運算技術,將未來的雲端運算架構分三層,最上層是傳統的中央雲(Central Cloud),中間層的行動邊緣雲(Mobile Edge Cloud),以及距離使用者最近的霧運算裝置(Fog Computing Device)組成的雲。此三層雲架構的分布範圍將由大到小,來滿足不同用戶端的雲服務使用需求,例如屬於低延遲需求的服務,未來可以先緩衝在行動邊緣雲和地面雲來處理,並由中央雲負責做為後勤支援,只有少數情況下才全權由中央雲接手,例如,網路延遲容忍度較高、大資料庫需求或是用於網頁的網路服務。

目前完成之霧運算技術有:寬頻多跳無線中繼網路技術、霧運算軟體平台、分散式負載平衡運算、遠端控制管理軟體等多項技術,構建了智慧霧運算應用平台,可讓受限計算儲存資源限制的行動終端,透過結合邊緣霧運算,來實現超低延遲、低成本靈活佈建、安全高效能的多元創新服務。

技術特色

  • 結合寬頻無線中繼網路與自動連線軟體模組,可快速佈建 ,且大幅節省有線骨幹網路建置與維運成本
  • 具備網邊緣霧運算能力,本身就具有資料收集、運算、儲存與提供服務的功能,不需傳回後端資料中心
  • 以分散式協作/網路封包傳輸控管,將大的運算負載分割交由相鄰霧裝置一同分攤,來提昇運算、傳輸、分析效能,可顯著加速處理效率降低延遲,提供即時順暢的使用經驗
  • 提供虛擬化技術的遠端映像檔(image)/容器 (Container with Docker/LXD)虛擬技術管理
  • 利用Blockchain技術設計分散式高安全性D2D中繼分散式認證與安全加密機制

技術規格

應用範圍

環安監控霧運算、智慧溫室霧運算、AR/VR導覽霧運算、智慧工廠霧運算、無人載具霧運算、智慧展場。

連絡窗口

林禹珍/ IoT暨IC技術與應用推廣部(C300)
電話:03-591-5780
Email:Alexa.Lin@itri.org.tw
https://www.itri.org.tw/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