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點

6G時代即將來臨,有哪些台灣新創已率先佈局?

創業小聚資深英文採訪編輯 柯旂

在5G正如火如荼發展之際,各科技大廠已開始研究並勾勒6G的藍圖,在各領域供應鏈積極布局。

自2016年5G被國際標準組織3GPP提出,並於2019年開始全球布署後,截止2022年3月,全球商轉5G的電信商已達215家,2021年底全球5G用戶數更是達5.21億戶。根據GSM協會預估,至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17億的用戶。而在5G正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各科技大廠也不忘搶先研究並勾勒6G的藍圖。

太空服務公司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押寶6G中不可或缺的低軌衛星網路,推出的一項透過低軌道衛星群,計畫發射4.2萬顆衛星,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存取服務──星鏈計畫(Starlink),其低軌衛星發展潛力連台灣科技大老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看好。劉揚偉表示,未來通訊技術也是鴻海發展的重要布局,而童子賢則認為低軌衛星跟台灣電子通訊產業有莫大關係。

通訊產業的創新技術一直以來都是受到國際矚目,通訊技術的演進往往會促成新應用及新商機。手機通訊網路從2G演進至3G時就直接促成了社群媒體及App經濟的爆發,並誕生市值達2,950億美元的行動廣告市場。4G則是讓民眾習慣於在手機上看影片及串流。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鏈名聞遐邇,雖然6G還在發展階段,但是台灣科技大廠早已在通訊晶片、網通設備、低軌衛星、光通訊等領域的供應鏈積極布局。除了傳統電子代工之外,台灣新創圈則誕生多家通訊領域的明日之星,其解決方案皆獲得國際的認可,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Infinio Capital》連接國際衛星新創與台灣科技產業的創投

總部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太空產業創投Infinio Capital,持有基金規模約4,500萬美元,專精於太空領域投資與跨國合作媒合,將唯一的海外分公司設在台北,於台灣募集新太空科技基金,並透過旗下Infinio Space Venture Studio(ISVS)積極促成外國太空產業新創公司與台灣科技大廠合作。Infinio Capital合夥人林宗亮曾於2018年協助介紹SpaceX來台灣尋找製造夥伴,林宗亮表示,硬體製造是台灣的長處,會先透過引進全球的太空新創來台灣與製造業合作,進而把台灣太空領域的創業家帶起來。

目前Infinio Capital透過Infinio Space Venture Studio(ISVS)積極引進國際太空產業新創,專注於尋找新創公司已經有技術、有Prototype但產品尚未量產,或是募資輪在A輪至B輪之間的新創,透過投資綁訂單的形式引進台灣。

在全球太空衛星會議暨展覽的Satellite 2022上,Infinio Capital就舉辦了台灣與國際太空科技的商機媒合會,並介紹多家台灣新創,如獨創「球型馬達」的張量科技、掌握尖端毫米波(mmWave)技術且與歐洲太空總署密切合作的稜研科技,以及研發「超薄型陣列微型雷達」的創未來科技。


稜研科技》以毫米波為核心技術出發

稜研科技由曾於中研院天文所任職七年的張書維及其中研院同事林決仁於2014年成立。以毫米波(mmWave)設計技術為核心,提供5G封裝天線(AiP)、天線模組與空中下載(Over The Air)測試方案。公司產品線以毫米波為核心分為三類:陣列天線及演算法開發套件 BBox 與 UD Box、量產 OTA 測試 XBeam 及一站式「AiP模組」
稜研科技成功於2020年底完成三億元A+輪融資,由電子大廠英業達科技跟國發會領頭,自動化設備與碳化矽晶圓大廠廣運集團、PCB材料大廠聯茂電子、日本多摩川電子及砷化鎵半導體大廠穩懋電子、國泰創投都參與投資,並已掌握KDDI及富士通大廠訂單,與歐洲太空總署密切合作,合作經銷商也達20家,包含國際級經銷商thinkRF。

稜研科技預期接下來將全力拓展海外市場,達到八成營收來自海外,並提出兩大營運策略,張書維預期2024年毫米波才會開始有實際效益出來,因此AiP產品商轉放量還需一段時間,為彌補營收空缺,稜研發布毫米波射頻系統開發套件BBox,並持續研發OTA測試工具。台灣的智易科技、日月光半導體,及日本KDDI和多個國際學術單位也都相繼採用。另一策略則是持續加強市場上的話語權,並贏得業界廠商的認可。張書維提到,稜研成功說服thinkRF以直接代理的形式合作,就是一個代表性案例。

圖1 稜研科技與鴻勁精密合作開發的「XBeam毫米波自動化量產測試方案」,以業界公認比接觸式測試更適合量產解決方案的OTA方式進行測試,而稜研科技的技術可達3秒量測一片2x4天線陣列模組(圖片來源:稜研科技)

創未來科技》掌握雷達關鍵技術

創未來科技由前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王毓駒於2018年創立,其設計的「超薄型陣列微型雷達」成功讓雷達縮小並可攜,寬度不超過60公分,重量在15公斤以下,比中科院推出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AESA)雷達體積與面積縮小二分之一,除了減少雷達厚度與降低通訊功耗,甚至提升偵測掃瞄範圍,因此創立150天內就拿下國家太空中心訂單。

此外,創未來科技也推出T.Radar Pro瞄準無人機偵測市場。目前無人機禁航區的管制是以人工偵測為主,隨著無人機技術愈發成熟,未來勢必會是無人機到處飛的世界。起初創未來科技是收到機場提案,希望能導入無人機偵測雷達,避免無人機飛入機場影響安全。創未來所研發的T.Radar Pro偵測半徑達四公里,且一人即可輕鬆拿起。現階段已應用在機場與離岸風電廠進行無人機和鳥類監測,未來希望拓展至更多應用場景。

圖2 創未來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王毓駒(右)與技術長蘇柏青(左)皆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

張量科技》球型馬達技術獨步全球

張量科技為2019年由四位台灣年輕人共同創立,其球型馬達技術獨步全球。SpaceX於今年1月13日發射105顆低軌道衛星,其中一顆衛星正是由張量科技研發「球型馬達技術」的微型衛星。傳統上控制衛星都是使用三顆單軸馬達,分別控制衛星X軸、Y軸與Z軸角度,張量科技的球型馬達則是一顆馬達做到接近於三顆單軸馬達的控制力。該產品已與波蘭衛星商SatRevolution 合作,將球型馬達整合進SatRevolution 公司一顆重量約四公斤的微型衛星(Nano-Satellite),將體積、重量及耗電都縮小至傳統的三分之一。

圖3 張量科技團隊,由左到右分別是:侯淞喨(CPO)、顏伯勳(CEO)、李尚融(CTO)、張永承(COO)

參考文獻

[1] 低軌衛星商機,台廠2大切入點!直擊台灣最大衛星測試基地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3306/taiwan-national-space-center
[2] Infinio Capital林宗亮:新太空產業供應鏈 台灣需把握5年光陰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614633_5VE7BV882BBGUU447EYKU
[3] 美Infinio Capital 在台募集新太空科技基金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tee/A83205002022032717302928 
[4] 稜研科技跳脫毫米波代工框架,靠兩大策略走向海外!為何說要當「亞洲版Google」?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4661/5g-mmwave-leo-beamforming-bbox
[5] 英業達、國發會領投「5G毫米波量產測試」新創,稜研科技完成3億元A+輪融資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0175/tmy-5g-mmwave-beam-test-way
[6] 發揮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創未來科技憑什麼翻轉雷達產業?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8222
[7] 張量科技球型馬達隨SpaceX火箭升空!台灣太空新創里程碑背後,有何厲害之處?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7306/tensor-tech-spacex-
[8] 不讓東元再錯過「特斯拉」!黃育仁訪太空新創:不容忍犯錯怎能有改革?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2453/tensor-tech-teco-motor-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