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點

高齡照護市場之現況、趨勢與展望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企業輔導部專案經理 郭素蕙


高齡照護市場現況

依據聯合國在2019年發布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 2019)數據顯示,未來30年全球老年人口將增加20億,到了2050年預計達到97億,直逼近百億門檻,到21世紀末,將至110億。由於人類壽命延長、全球出生率下降,人口減少的國家的數量將大幅增加,全球人口老年化將更加嚴重。以目前來說,每11人中就有1人超過65歲,占人口總數的9%;到了2050年,全球人口中每6人就有1人超過65歲,占了人口總數的16%。 全球現今面臨如此高齡化問題,改變了人口結構,亦影響所有家庭。

身為子女的我們,當父母漸漸邁向高齡時,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衰老對其生理與心理之影響程度,以及對於身為子女的我們的影響程度為何。事實上,如果當他們邁向高齡,其身體健康並且能夠獨立生活,對子女可能不會造成任何戲劇性的變化或擔憂;相反地,若高齡者其需要照護,高齡化的影響相對就會顯得影響更加明顯,其涉及照護相關議題。

以目前台灣高齡者的照護模式可分為「居家照護」、「社區照護」與「機構照護」等模式。在居家照護方面,由家人或雇用看護、社工人員、護理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員在高齡者家中提供照顧,讓照顧高齡者不需要離開家,能夠在較為熟悉的環境中獲得照顧,毋須脫離既有習慣之家庭環境,家人、配偶或是家中子女成為照顧者,亦能發揮就地取材之照顧人力。對於「失業」之高齡者而言,居家照護是最佳的照顧模式,毋須支付過多照顧成本又能夠在既有熟悉環境下得到照顧,另外也能協助家中子女兒孫或料理家事。然而,居家照護模式若是遇到「失智」或「失能」之高齡者,居家照護模式之實行相對較為困難些,失能者的居家照顧受到「技術」、「儀器設備」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唯獨高收入所得之家庭方能雇用得起專業護士或看護,以維持居家照護之品質與形象。居家照護最主要的用意係在提供不需住院治療,但仍須接受持續醫療照護得並未,藉以保持病患與醫院之間的連結,降低病患家屬出院對於醫療照護問題之焦慮,以降低病患之損害程度。然而;在遇到緊急狀況或是重病時仍需前往醫院,甚至是需長期住院,以獲得居家照護以外之專業照顧。

在社區照護方面,係由社區提供照顧給社區中需要獲得照顧的人,需要獲得照顧的人包括老人、身心障礙者、精神病患者、學習障礙者等。社區照護的提供者包含正式部門與非正式部門;正是部門是由政府作為主要的照顧提供者,而非正式部門則是由家庭自行負起照顧的責任。社區照護的主要精神,便是透過對於正式部門與非正式部門資源,包括家庭、照顧者的親友、鄰里、非營利組織、企業等的運用,來達到為需求者提供照顧之目的,故,整個福利體系中的社會照顧、健康照顧、及社會安全都必須互相配合。目前在社區照護區分為兩個層面:在社區照護與由社區照護;其中在社區照護方面,係由運用法定資源,讓案主在家裏或社區為基礎的中心接受服務,並取代大規模之非人性的機構照(黃源協,2000),而由社區照護則是指動員社區內的資源,提供需要照顧高齡者的服務,例如:志願組織、非正式照顧者(朋友、鄰里及親屬),此意味著照顧的責任主要來自於社區,而政府部門的服務僅有特殊的情境下才被使用,被視為最後照顧之手段(黃源協,2000)。

相較於「居家照護」與「社區照護」,對於「失智」或「失能」之高齡者需要專人與專業照顧,「機構照護」工作之無法排除或取代已十分明顯。機構照護依據高齡者之身心狀況進行分級照顧,例如:提供退休高齡者之住宿生活之安養區,以宗教及社工為主之安養照顧,然而這類型之安養者其複雜性高,主要來自於其社經地位與狀況、宗教信仰及衛生生活習慣等各有不同,故其複雜性較高。此外,機構照護亦針對「失智」或「失能」依據其病情輕、中、重三組進行分組養護照護,以醫護人員為主,提供其醫院式之照護模式。然而,目前照顧機構往往在失能與失智高齡者收容人數過多,造成在照顧上難以照顧周到,且收容人數眾多亦造成環境壅擠之現象。

現今我國政策提供高齡者之照護服務日趨多元,服務方式與項目多樣化,高齡者與其家人可依據高齡者之健康狀況與需求找尋合適之照護模式,無論居家照護、社區照護或機構照護皆能達到照顧高齡者之功能,但仍依據高齡者的健康狀況與服務需求而定。

科技促成智慧照護的趨勢

走在數位與資訊爆炸時代,科技變遷快速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醫護產業正面臨轉型之際,為了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成為佼佼者,醫護產業將科技運用於照護產品與服務中,透過科技提供創新產品與服務已是相當重要之議題。舉凡有線/無線寬頻通訊網路普及率提升、生理量測技術之相關產品的改善、食品加工技術進步、照護用醫療輔具/器材的快速發展等,皆促使醫療照護產業得以充分應用,並帶動全球醫護產業市場之快速成長。

目前科技科技促成之智慧照護趨勢可區分為五種:

趨勢一:物聯網與穿戴式裝置之應用

現今民眾越來越重要自我身體健康狀態,往往透過穿戴式裝置掌握自我身體狀況。穿戴式裝置是可檢測生理參數的量測產品,可提供了解健康或生理狀況趨勢,例如血壓計、心電圖與血糖計等醫療器材,以及目前民眾時常使用之穿戴式裝置,例如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穿戴式血糖監測儀器、穿戴式心血管疾病管理裝置等。此外,目前智慧照護在科技與資訊應用方面,亦結合專業資訊與後端服務傳遞之系統與平台,透過資訊或數據的應用,整合目前開放資料之醫療大數據等,將大數據技術發展涵括入健康產業之中。台灣社會因高齡化趨勢,醫療照護成為政府積極發展重點產業之一,透過資通訊科技(ICT)技術,大數據可結合於健康與醫療應用。此應用創造後端客製化之服務附加價值,如先大量蒐集資料,經過處理、分類後轉化為資訊,並上傳至雲端,經由大數據分析產生智慧產生分析結果,提供醫療院所優化經營管理、臨床決策、醫療服務,並且成為政府單位分配醫療資源分配時的決策依據,以即時掌握病患與民眾狀況達雙贏之效果。

趨勢二:人工智慧之應用

人工智慧將在醫療上扮演一定的重要角色,此將成為未來醫療保健領域的主要趨勢之一。人工智慧應用於照護產業中,提供 精準醫療照護服務與降低成本之需求,將是人工智慧在醫療產業的主要驅動因素。 現在人越來越注重養生保健,有些人飲食清淡、積極運動,但還是免不了三高或中風找上門,有些人努力補充維他命與保健食品,卻仍不幸罹癌與慢性疾病,讓醫療產業開始反思健康預防措施出了什麼問題。事實上,若沒有先了解自己罹患疾病的風險,那採取的預防方法,結果自然不如預期。要有效的預防疾病,就必須建立在有效的預測上。過去,就算醫護產業收集到了病患之行為與生理狀態之數據資料,也不知如何運用,而現今只要善用人工智慧的運算能力,就能精確地算出每個人罹患疾病之風險指標,進一步達到預防的目標。

趨勢三:遠距照護系統之應用

遠距健康照護系統是智慧照護運用範疇之一。全球高齡化促使遠距健康照護需求日益增加,主要增強了醫生與病患之間的溝通,彌補了醫生與病患之間的實際的距離。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可遠距監測病患,主要用以提供罹患慢性疾病病患之居家健康照護服務,以達到自我健康管理之目的。遠距監測技術可以透過居家醫療儀器監測病患每日生理狀況,其包含血壓、血糖、體溫、心跳等生理訊號,並將這些數據資料透過網路傳送至中央資料庫儲存,建立個人之生理資料庫,一旦生理訊號發生非常態性變化時,即會發出警告訊號,進行醫療照護之處理。遠距監測提供居家病患/家屬端與位於遠方照護提供者端之間,收集與傳送日常病人監測資料的遠距界面。目前遠距監測專注於慢性疾病病患的管理,透過使用遠距介面來收集與傳遞病患與健康照護提供者間的病人資訊,以達到即時照護之目的。

趨勢四:聊天機器人之應用

目前在智慧照護方面,亦提供了機器人看護,主要的功能係與病患陪伴及互動,透過機器人與病患聊天、唱歌、提供資訊,可以幫助不方便出門之高齡者或病患排解孤獨感或即時解決問題。目前已有廠商研發可以透過內建的聲音與攝影鏡頭感測使用者的臉部表情,並適時地做出回應,成為使用者之良好陪伴者,降低使用者之焦慮感。聊天機器人改變了照護產業,提供了照護的生產力與即時照護,因此照護產業日益以增加對於聊天機器人之需求。

趨勢五:區塊鏈之應用

區塊鏈於照護產業的應用更貼近生活,透過區塊鏈技術運用於智慧照護中,提升了轉診服務,建構並整合個人健康照護網路,民眾可快速地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及健檢資訊,更能智慧授權給其他醫院及診所醫師瀏覽,幫助醫療機構與醫師間轉診無須返院申請病歷,大幅提升轉診精確性、即時性、攜帶性及便利性。區塊鏈特有的儲存及加密優勢,降低駭客網路攻擊和數據洩露,也能確實保障個人隱私與病歷的安全。

高齡者照護未來的展望

全球人口高齡化問題席捲全球,人口結構的改變促使照護市場亦須重新思考提供之產品與服務。而現今正式處於數位科技時代,在資通訊的推波助瀾之下,善用資通訊技術搶進照護市場,提供智慧照護已經是照護產業之趨勢。基於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為了因應老人化、少子化的社會趨勢,過去以治療為主要重點的醫療服務,如今逐漸轉為重視照護服務,全球健康照護服務產業近年來也快速攀升。以未來高齡者之健康照護市場,應強化重點如下:

重點一:發展多元與創意之照護模式

以目前台灣高齡者的照護模式可分為「居家照護」、「社區照護」與「機構照護」等模式,未來照護模式可朝向多元混合的照護模式,例如選擇以社區照護的高齡者偶爾可以前往照護機構進行調養,甚至短暫於照護機構居住,透過多元的照護模式,促使高齡者能夠接觸不同高齡者族群,以讓其身心靈能過透過不同的人事物刺激而活化。此外,建議未來照護之場所可以轉換,不僅只是在家中、社區或照護機構,能夠提供高齡者於不同場所之照護服務,讓高齡者在受到照護服務的同時能夠與休閒或娛樂進行結合,增進照護過程中的有趣性。

重點二:發展臨時托老、日間照護的需求模式

目前在居家照護部分,有時會遇上家人或雇用看護、社工人員、護理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員無法提供居家照護服務,未來照護機構可以提供高齡者臨時照護服務,或是於家中子女日間工作時間提供日間照護服務,以解決臨時或是日間無人照料高齡者之問題。

重點三:強化居家照護的訓練

以目前居家照護部分來說,許多居家照護的高齡者係由家人或雇用看護、社工人員等非健康照護專業之人員進行照顧,未來高齡者照護可以由政府提供相關訓練課程或是實務上之訓練,增加提供照顧者之專業知識,以降低照顧過程中的焦慮感:此外,亦可以由政府單位提供高齡者照護聊天機器人服務,讓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即時尋求聊天機器人協助達到解決照顧問題之效果。

重點四:結合資通訊技術之照護需朝人性化發展

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結合資通訊技術之照護會越來越普及,未來智慧照護相關的運用應更朝向人性化發展,不僅讓照顧提供者能夠很簡單的使用相關的產品,減少摸索時間,達到精準紀錄病患生理訊號,也讓醫療院所相關的人員,能夠更快速地掌握病患狀況提供即時服務,以達到雙贏效果。

參考文獻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臺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揚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