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點

當智慧走進菜籃 — 科技家居,讓趨勢深入生活

惠友建設總經理 黃才丕

新世代將隨著網路技術變革掀起巨大波瀾,物聯網(IoT)結合建築的智慧家庭即是趨勢之一。新世代將隨著網路技術變革掀起巨大波瀾,物聯網(IoT)結合建築的智慧家庭即是趨勢之一。

過去,在股市有一傳說,當漲跌消息傳到菜籃族耳裡,那表示趨勢已經成熟;今日,拜蓬勃資訊所賜,婆婆媽媽除了看盤、看黃金,也開始討論比特幣。也許不消三五年,當我們早上還賴床滑手機時,在外賣平台訂的早餐,十分鐘後已送達窗前,甚至連梳妝打扮都不需要,因為無人機配餐系統,讓我們不用親自下樓收貨,也不會在取貨過程中遇見任何人,對每次出門要花一小時以上梳妝的人而言,更能放鬆享受宅在家的時間。

以為趨勢關鍵字還很遠,其實它已經在我們身邊

比特幣、區塊鏈、Fintech、大數據、AI人工智慧、物聯網、行動支付……這些近幾年在各大商業雜誌、財經新聞、科技專欄廣泛被討論的新名詞,讓多數人儘管霧裡看花,卻也強烈感受到,下一個新世代將隨著網路技術變革,掀起更大的時代波瀾。

其實這些我們以為還很遠的新名詞,正日以繼夜在產官學界推進下,靠近日常生活;今年五月底,中國訂餐外賣平台「餓了麼」,宣布獲准開闢中國第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未來不只餐飲,許多短距離物流,將可望透過空中微航道,提供最即時、效率的配送服務,那表示日後各領域營業單位,將能有效率減少倉儲空間,在更小的面積中創造最大營收。

尤有甚者,全球最大的移動共享平台Uber,正積極投入無人駕駛計畫中,更大膽預估,受惠於智慧感知技術的蓬勃,未來城市人口透過共享經濟與人工智慧運用,將大幅減少家用車與停車空間需求,從城市中釋放出更多土地,被有效率與多元地利用。

「智慧感知」結合「物聯網」,讓更多人喜歡宅在家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透過網路與物品串聯的方式,帶來即時監控、遠端操作、智慧商品……多項便利生活,IoT結合建築的應用更是行之有年,現在一般住宅早已普及的E-Home就是一例,從早期的保全系統、情境控制、社區監控、健康照護,到近來隨著自然環境變遷,全球關注的環保議題,以及居家環境健康監測,如水質、空氣品質、PM2.5、甲醛釋出量、溫度、濕度等,都是物聯網技術運用下的產物。

而另一方面,隨著網路購物和物流系統更臻成熟,在電腦前購物的比例提升,也讓人們在家時間變得更多,空間規畫者思考理性技術運用的同時,更需要回歸感性需求探索,讓科技的光澤不掩蓋家居的人文溫度,在便利和內涵之間追求兩全其美。
簡言之,回歸心靈層面做設計,例如,一人家庭、銀髮家庭人口日漸增加,針對這些小眾族群的交誼形式,空間設計就必須跳脫過往;許多人提出,完善的生理測量回報系統,建立起一人家庭與外界的即時聯絡安全網,更有效率建置個人健康管理數據,而防跌地材、暢通動線、智慧檢測等技術,不僅針對銀髮,也讓青壯年一人戶長更自在享受獨居生活的貼心。

此外行動支付、一卡通問世,以及智慧型手機結合、拍照、上網、聽音樂、健康測量…..多功能,更顯現現代人喜愛輕裝出門,隨著都市建築從透天別墅走向大樓,越來越多人習慣回到家,享受豐富多元的社區公設,好多年前我就向團隊提出「智慧手環」的構想,出門運動只要戴上手環,它可以結合鑰匙、付款、社區空間點數扣抵等機制,未來隨著技術日新月異,更可取代通話,或提供簡單的基本資料,與定位追蹤功能,有助於減低孩童、老人外出時的迷途機率。

智慧設計逆向思考,「心感」比五感更重要

台灣以多變地貌、豐富生態聞名,我在台中居住,日月潭、溪頭、鹿港、高美濕地……無論山景、海景或具備歷史意義的文化小城,都在開車一至兩小時距離內,我們的市府非常貼心地為觀光旅客,規劃了市區直達的公車路線,只可惜任何大眾運輸系統,總有尖峰與離峰的運輸流量差別,尖峰班次旅客需提早30分鐘到站排隊,離峰時段卻難以發揮最大效益。

透過IoT的運用,人人可以即時追蹤車班已是舊聞,日前雜誌報導,新加坡正在推動新式的智慧運輸設計,透過在巴士站裝置感測設備,即時收集運輸流量、等車時間等數據,以再第一時間進行車輛調度,讓完美的尖峰疏流提升使用滿意度,實踐從使用者層面思考的IoT活用。

加速智慧城市推進,從開放「分享」開始

建築是城市構成的必須要件,智慧城市的推動,從環境品質、移動模式到便利生活都與居住密不可分,台灣各大都會首長的政策白皮書,也將IoT與智慧感知發展列為重點,如環境監測、災害防治、能源運用,甚至教育計畫的成果分析;先前所提及的一連串趨勢名詞,彼此之間環環相扣,而城市觀測實驗站的目的,都在於將市民生活習慣做數據分析,透過數字契合新產品規劃方向。

過往的商業模式推崇「獨門秘技」,未來的產業競爭力,卻應該透過更多人貢獻數據,建置充足訊息庫,從物品共享走向資訊共享的經濟模式;這樣的轉變,仰賴的是領導者如何以更棒的回饋機制,誘發一般民眾提供數據,更串聯產業間密切互動,讓共享訊息帶來雙贏。

隨著IoT熱潮,許多紙本藍圖已化作可能,回歸我所熟悉的建築產業,我們更是與科技業保持密切接觸,透過跨業種的定期交流汲取新知,將實用技術導入,如惠友建設公司為例,目前在新竹地區推出的許多個案,將<智慧電子門鎖>視為必備設備,早已實施多年,更將<一卡通>技術結合社區出入安全控管,住戶購物完大包小包也能輕鬆返家。此外,更預留未來建材的擴充空間,也致力於將IoT運用在品質監測、客服回報流程中,讓科技真正回歸本質,滿足建築在感受層面的安全感與歸屬感。